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文化共享,力促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日期:2022-06-10      来源:世茂集团      点击:

分享到:

“文化遗产日,体现着当今一代中国人文明的自觉,也是一种自觉的文明。”
 
——冯骥才
 
灿若星辰的文化和自然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金色名片。明天,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
 
长期致力于文化保护及文化创意领域探索和发展,世茂集团始终坚持以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为己任。推动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空间,做好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并不断探寻城市更新开发模式,挖掘存量空间改造价值,留住历史文化的宝贵记忆,以行动践行文化保护与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而文物作为时间与空间的载体,让过往故事都有迹可循,而博物馆则在其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传播与交流作用。世茂携手故宫在“世遗名城”泉州,打造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以下简称“世茂海丝馆”),是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的合作典范。经过一年半的经营,世茂海丝馆在文化保护与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力量”,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文物,留存历史文化根脉
 
当世茂海丝馆邂逅“世遗名城”泉州,一个汲取故宫建筑之雄厚与闽南大厝之秀美的文化地标,重点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品”和“丝绸之路文物”两大核心品类,收藏着数千件历史文物,其中不乏清乾隆外粉青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等具有重要文化艺术价值的代表性作品,让文物遗产不再沉默,让文物生命力在博物馆中得以延续。
世茂文化藏品
 
新生,科技再现文物活力
 
在各类新兴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世茂海丝馆借势数字技术再次走在前头,如开发《丝路山水地图》数字展厅,以数字化手段实现人机交互的趣味参观体验。线上策划一系列“云游海丝·趣赏文物”等云上展览,打破空间限制,让文物活跃在屏幕前。
丝路山水地图数字展厅
 
世茂海丝馆还通过区块链技术让文物“活”起来,6月11日至14日将发行第一期NFT数字藏品,实现从实体文创到数字藏品的发展。基于文化保护的同时发挥文化传播的最大价值,将以一种沉浸式的方式满足不同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
即将发布的数字藏品
 
传扬,文化再教育创新赋能
 
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世茂的目标,不仅仅是把它们留在博物馆里,更应该“走出去”。让文化遗产转化成可感知的文化能量,融于生活日常,在日常熏陶中提升国人文化自信。世茂海丝馆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文化领域合作等方面积极寻找合作切入点。
世茂海丝馆线下参观活动
 
在经营期间,世茂海丝馆围绕校园师生以及亲子组织多场大型观展活动,还与闽南理工学院和向阳花开艺术团联合举办“共建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在“产教融合、馆校合作”方面共谋发展。
共建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在城市历史进程中,部分老建筑正面临拆除的风险,它们有的是工业遗存,有的是城市迭代发展的遗产,但都代表着城市发展的文化印记。十四五规划中,首次将城市更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留存城市记忆,凸显城市特色,守住城市的历史记忆的重要意义。
 
在相比传统的一拆了之,世茂在多年城市发展中,研磨形成多种城更模式,很多老建筑在“城市更新”中变废为宝,留住了关于城市的记忆线索与情感烙印,让城市旧记忆成为城市新名片。
 
文化保护,再现原有城市记忆
 
在文化保护的基础上,打造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精神和城市发展轨迹的标杆作品,是世茂对济南第一机床厂项目的前置思考。世茂尽可能多地保留老济一厂作为工业遗存的部分,基本延续老厂房建筑外观,保留场地中原有的附加体量、排架以及烟囱,将工业风变成新亮点。
济南世茂机床一厂(效果图)
 
通过设计处理营造后工业风景的景观构筑物,精心地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改进,确保具有时代印记的工业厂房能够满足现代化的需求,让场地在改造更新之后依然能够延续着和市民之间的情感连接。
 
文化传承,传统建筑再次重生
 
济南世茂宽厚里秉承“修旧如旧”原则,对济南的文化元素进行“主动性保护”与“创新性保护”。在保持古城重点文物古迹的平面格局及其周边的历史空间环境的前提下,世茂以最济南的文化元素唤醒本地人的记忆。
济南世茂宽厚里
 
将场地中原有的舜庙、舜庙戏台、金家大院、浙闽会馆四处传统建筑分别进行了修缮及复原;像明代郡王府遗址这样的历史遗迹,通过整体隔离与玻璃铺装,进行巧妙保护与展示;延用燕翅脊、裙板、石墙、罗汉窗等济南民居特有的建筑构建,通过对建筑风格和历史文物的有效保存,留住时代印记,让建筑遗产在当代得以重生。
 
着眼长远,立足脚下。世茂始终践行着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的使命,也将持续致力于在城市空间开发与探索中为助力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作出贡献。